close

byron由於皮膚的關係,手跟腳常常會因為乾燥而裂開,但男生很少特別去買保濕產品,通常我都用最常見且居家必備的凡士林來塗抹,雖然不是說效果特別好但對我來說也夠用了,既然用了就上網看了一下發現原來這家公司歷史這麼悠久,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家公司的品牌起源,和大家一起分享。

凡士林  images  

相信大家對於這個牌子應該不陌生

 

凡士林,是一種石化製膠狀物的通用商標,同時亦為聯合利華所生產的清潔用品、除臭用品、潤膚霜、潤滑劑的品牌。

凡士林的最早是由發明家羅伯特‧切森堡(Robert Chesebrough)在1859年,在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副產品,其原名為“petroleumjelly”,其中“petroleum”是石油,而“jelly”則是類似果醬般的膠狀物質,後來命名為凡士林(Vaseline [væzili:n]),並於該產品的美國專利書上所述:“我,羅伯特‧切森堡,自石化物中發明了一種全新且非常有助益的產品,命名為凡士林。”

該名詞源於德語“水”(wasser)及希臘語“油”(elaeon)二詞合併而來。

凡士林是vaseline的譯音,一種油脂狀的石油產品。白色至黃棕色允許有礦物油氣味,而不允許有煤油氣味。滴點約37-54度。是由石油的殘油經硫酸和白土精製而得,也可以由固體石臘烴和礦物潤滑油調製而成。凡士林的化學成分長鏈烷烴。

凡士林的學名叫石油脂,它的主要原料是從原油經過常壓和減壓蒸餾後留下的渣油中脫出的蠟膏,同時還需按照要求摻和不同量的高、中黏度潤滑油。從石油渣油中脫出來的黃色蠟膏中含有諸多雜質,而無論是藥用或是化妝用,都不容許含有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也不能有異味,所以還必須要加以深度的精製,充分脫除各種雜質後才能使用。按其使用要求的不同,可分為普通凡士林、醫藥凡士林、化妝用凡士林、工業凡士林和電容器凡士林等。

除去可作潤滑劑、絕緣劑、化妝品、藥用油膏、浸潤和灌注電容外,當然可用於防銹、和防水劑。在做防水薄膜時,建議用凡士林和桐油調和好擦在要防水的物件的表層,乾了後反复塗2-3次乾後就會生成一層防水膜了。

發展

凡士林原本為石油探鑽的副產品之一。之後,有一位名為Robert Chesebrough的科學家將這些白色的膠狀物分離出來,並將之命名為“Vaseline(凡士林)”。

如果羅伯特•切森堡(Robert Chesebrough)還活著的話,一定會說:“我早就告訴過你們,凡士林是萬能藥。”

切森堡是一位美國化學家,擅長從鯨魚脂肪裡提取煤油。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發現了石油,切森堡失業了。他不甘心失敗,跑到賓州油田,想看看神奇的石油到底是怎麼回事。細心的他很快發現,油田的工人喜歡收集鑽井台邊上常見的一種黑糊糊的凝膠,把它抹在受傷的皮膚上,據說能加快傷口癒合的速度。切森堡拿了一點回去化驗,知道這是一種高分子碳氫化合物, 在石油裡有很多。

經過試驗,切森堡找到了提純它的方法,最後得到了一種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無臭無味,不溶於水,所有常見的化學物質都不會和它起化學反應。他故意在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刀,然後把這玩意兒塗了上去,結果傷口很快癒合了。

1870年,切森堡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把這種東西命名為“凡士林”(Vaseline)。他還成立了一家公司,開始向美國公眾銷售這種神奇的凝膠。可是,沒人相信這東西真的有效,銷量一直打不開。

情急之下,切森堡拉著一車凡士林,當起了走街串巷的“蛇油販子”。那時美國大街上有很多賣蛇油的小販,和舊中國“賣大力丸”的江湖藝人非常相像。切森堡借鑒了蛇油販子們的做法,每到一處都親自表演“硬功”,就是當著大家的面用刀把自己割傷,或者用火燒自己的皮膚,然後自信地塗上凡士林,並向圍觀群眾展示幾天前弄傷的傷口的癒合。這個方法果然很有效,凡士林迅速風靡全美國,切森堡發財了。

資料來源:http://www.vaseline.us/

可是,切森堡不是醫生,他真的相信凡士林含有一種神秘物質,能夠包治百病。有一年他得了胸膜炎,便讓人把自己從頭到腳都塗滿了凡士林。後來他病好了,更相信凡士林是神藥,每天都要吃一勺凡士林。這件事傳開後,美國民間掀起了一股凡士林熱,不管什麼病都用。

切森堡活了96歲才去世,他認為自己的長壽就是凡士林的功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y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